
什么叫场面描写?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的总体活动情况的描写,简单地说就是多人在一起做的同一件事。比如,几个人同时说的话,同时笑,同时哭,同时吃饭,这种“同时”,作文上叫“场面”。写场面,还要抓住每个人不一样的动作、表情、语言。
有同学问,“场面 ”上这么多人,怎么把这些人的表现都写出来呢?列夫托尔斯泰说过,写一个人,重要的是写你的印象。如果这样的印象有点模糊,不用急,我们可以用想象去修复。每一次写作文,都需要想象的介入。首先我们来看一段《红楼梦》里面一场经典的场面描写。贾母这边说“请”,刘姥姥便站起身来,高声说道:“老刘,老刘,食量大如牛:吃个老母猪,不抬头!”说完,却鼓着腮帮子,两眼直视,一声不语。众人先还发怔,后来一想,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。湘云撑不住,一口茶都喷出来。黛玉笑岔了气,伏着桌子只叫“嗳哟!”宝玉滚到贾母怀里,贾母笑得搂着叫“心肝”。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,却说不出话来。薛姨妈也撑不住,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。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。惜春离了座位,拉着他奶母,叫“揉揉肠子”。上面的文字,每个人的描写字数相差不大。这样的描写,我们叫做“平均用力“,也是一种常见的场面描写方法。一个场面的人很多,写之前,心里一定要清楚,我要写哪几个人?可以先把要写的人物列出来。一般来说,场面描写的“众生相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从”刘姥姥“这个例子来看,这些人的共同点都是笑。再比如运动会上看台上的同学,共同点是都是“加油”“鼓劲儿”。当班级获得流动红旗时,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激动、兴奋、开心。确定好了共同特点之后,就要思考怎么来写了。“刘姥姥”这个例子,曹雪芹都是用的动作描写。其它细节描写可以用吗?当然可以。除了动作,还可以写语言、神态。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场面描写呢?很多。比如说运动会上的各种比赛,比如篮球赛、拔河比赛,既可以写运动员的表现,也可以写下面看的观众的表现。还有生活中的各种场合,都会用到场面描写。
2.选择的描写方法可以从只选择语言描写,再到只写动作描写,再到只写神态描写,最后再训练综合的场面描写。总之,原则就是由简单到复杂。这样描写场面的方法,你学会了吗?过年吃团圆饭时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都要说祝福语,表达对亲人的祝福。每个人说的祝福语,动作、神态都是不一样的。你能把这样的场面写出来吗?爸爸说:“儿子,祝你身体健康、学业进步、龙年大吉。”“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、吉祥如意、龙马精神。也祝儿子天天开心,龙行龘龘”“前程朤朤“妈妈接着说。我最后说:“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,福如东海、寿比南山。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、万事如意。”在站台上等车的人可真多啊!有的拿着手机一边看一边发出阵阵笑声。有的人一直张望着车来的方向,生怕错过了一样。有的人拿着手机不停地打电话。从上面的两个例子,我们可以看到,场面描写好像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。1.念试卷分数前的两分钟。(可以用神态描写,脸部的动作)3.得到流动时候同学们的喜悦。(可以用语言描写,和神态描写)
电影、电视剧里,有主角,有配角。作文里,也有主角、配角。场面描写,同样如此。那怎么突出主角呢,就是用上细节描写为主角“添砖加瓦”。我们主要通过例子来说明。首先来看看校园生活中的场面描写。“丢沙包”是同学们十分爱做的游戏。运动场上这一组,那一组,玩得多带劲!你看,红红和乐乐合作得非常密切,向中间的芳芳发动猛攻。穿红色衣服的是谁呢?躲闪沙包的动作那样敏捷。噢,原来是梅梅同学。她左躲右闪,蹦来蹦去。突然,沙包从背后飞来了,只见她转过身来个“海底捞月”抓住了沙包。这段描写中写了红红、乐乐、芳芳、梅梅。主角是谁呢?一目了然,是梅梅。173个字的场面描写,有75个字都是在写梅梅,主角突出得妥妥的。“拍”的一声枪响,运动员们似箭一样向前冲刺,谁都不服输。这时,一个运动员猛冲上去,跑在了前面,另一个运动员不甘示弱,紧随其后。我们班的张伟排在第五,只见他用力摆动着双臂,双腿有序交替抬起,双眼直视前方。从上面这段例子可以看出,写主角张伟时,用到了很多动词——摆动、抬起、直视。多用动作描写,是突出主角的重要方法哦。随着广播的一声令下,“四年级包书皮比赛现在开始。”全场同学立刻紧张起来,只见同桌急得手忙脚乱,老是把报纸折歪了,又拆了重包,急得汗都冒出来了。再看蔡欣欣,居然一边包一边左右观望,查看别人的包书情况,再看前边的患难同桌——詹瑶和邵梓帆,怎么搞不定那张书皮,直到时间到了也没有包好。我呢,一点儿不紧张,我有条不紊地拿出书皮,把语文书的封面和封底穿进它的衣服里,然后然后撕掉胶带,把书关上,在合适的位置贴上胶带。大功告成。这个片段的主角描写也用到了大量的动作描写——拿、穿进、撕掉、贴上。
下面是大扫除的场面描写。你能找到里面的主角是谁吗? 今天大扫除,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。提水桶的同学轮流提水,给抹布拖把和刷子冲洗。带刷子的同学,一部分刷桌子,一部分刷椅子,一部分刷墙壁。带拖把的同学派一些人扫地,把地扫干净再拖。带抹布的同学擦桌子、椅子、黑板讲台、三角柜、门窗和墙壁。你看,李雪正费劲地擦掉墙壁上的那块黑点,用帕子擦不掉,于是,去抹上洗洁精,不断用力反复擦拭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那块“顽渍”终于败下阵来,她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这段对于突出主角的描写,不仅用到了动作描写,还有神态描写——她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除了我们的校园,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写的的场面描写呢?
到了上午,菜市场的人越来越多了,各种叫卖声,讨价还价声,交织在一起,热闹极了。那边的男子熟练地从大鱼缸里抓出一条草鱼,问了价钱后,又熟练地从口袋里掏出钱,提着鱼走了;左边的那位女士,在摊上挑苦瓜本来挑到两根,突然发现一根更好,就把前面的一根换上另一根更好的;吸引我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,她左手拿着一个很大的蓝色布口袋,右手不停地在挑选着蔬菜,一会儿拿拿土豆,一会儿捏捏番茄,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什么。大街上好热闹。老年人拄着拐杖,静静地坐在长椅子上,沐浴着那温暖的阳光。年轻人三三两两一伙,他们戴着耳机,听着音乐,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唱了起来。孩子们蹦蹦跳跳的,不时发出一阵阵欢声笑语。他们的小耳朵特别灵敏,只要听到边上有人喊:“羊肉串!羊肉串!”,闻到那诱人的香味,就忍不住叫:“妈妈,我也要一串。”现在知道了吗?突出主角法就是把想写的那个人进行细致的描写,主要用动作描写,其次还可以用神态描写、语言描写。
场面描写的第三种方法——场上场下交替法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既要写场上的运动员,又要写场下观众们的表现。
场上:“嘭”的一声,枪声响了。运动员们好像离弦的箭一样,飞快地向前跑去。场下:这时,跑道两边的同学围起一堵厚厚的人墙,大家不断地高喊:“加油!加油!”场上:在一片片“加油”声中,运动员们争先恐后,你追我赶,不一会儿功夫,场上便进入了白热化阶段。只见我们班的唐俊像猛虎下山一样把其他运动员甩了半圈,不知是不是吸取了上次“龟兔赛跑”的教训,这次他在也没有松懈自己,双手使劲地摆动着,撒开两腿,奋力向终点跑去。场下:我们也热情高涨地为他助阵呐喊:“加油!加油!后边的人快追上你了,你一定要保持第一啊!”场上: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,唐俊拿下了四百米地冠军。场下:“嘭”的一声,枪声响了。运动员们好像离弦的箭一样,飞快地向前跑去。场下:你追我赶,不一会儿功夫,场上便进入了白热化阶段。只见我们班的唐俊像猛虎下山一样把其他运动员甩了半圈,不知是不是吸取了上次“龟兔赛跑”的教训,这次他在也没有松懈自己,双手使劲地摆动着,撒开两腿,奋力向终点跑去。场下: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,唐俊拿下了四百米地冠军。你发现了吗?竞技类比赛的场面描写,场下的观众就像吃烧烤加的孜然一样,如果不写,就会少了一点味道。加入观众的表现,会让你的描写画龙点睛。场上:随着裁判员的一声鸣笛,战幕拉开了。双方运动员个个生龙活虎,展开了激烈的争夺,气氛立刻紧张起来。场下:观众的眼睛紧紧盯着篮球转来转去,嘴里不时高声喊着:“加油!加油!啊,好球!”场下:我们班同学个个瞪圆了眼睛,一个劲儿地给队员加油。场上:这时,周昊睿和吴梓童来了一个完美配合。周昊睿接到球后,一个大转身,左冲右突、跳立、投球,球从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,进了!上面有不少对观众的描写。那什么时候写观众最合适呢?一般来说,都是在最精彩或白热化的时候,观众的表现最激动。就像我们看NBA或者世界杯,当快要投篮得分,或者射门时,隔屏都能感受到观众的十足兴奋。场上:拔河比赛开始了。同学们马上上阵,摆好了姿势,用脚顶着脚,勾住脚,身子住后倾,双手像只铁钳似的,用力抓住**绳。场上:哨声一响,同学们便使出吃奶的劲儿,像一只只猛虎似的。不一会儿,同学们就一个个手上筋脉突起,额头已经微微渗出汗珠,尽管这样,他们还是咬紧牙关,使劲地拔着。场下:在一旁的我们用加油声为同学们“蓄能”:“三(10)班,加油,三(10)班,加油……”场上:慢慢地,红线从中点慢慢地向我们这边移近。眼看我们就要胜利了,对方也不甘示弱,个个使出九牛二虎之力,腮帮子鼓起,像一个个钢铁战士。红线离对方愈来愈近,怎么办呢?场下:作为啦啦队的我们,尽管喉咙已经冒烟了,也不停地给同学们助威:“三(10)班,加油,三(10)班,加油……”场上:听了我们的助威声,同学们顿时浑身充满了力量,坚持用力把绳子往后拉,红线慢慢地向我们靠来。这一段描写中,观众描写出现了三次。在场面描写中,观众的表现最好不要超过三次,一次可以,两次也可以。同时注意,略写即可,不能“喧宾夺主”,盖了场上主角的光环。

声明:
素材源自网络,为方便学习和交流而分享,版权属于原作者或机构。
实用的情感表达写作,发人深省啊。
精彩的分析作者,令人耳目一新。
新颖的创新性观点,值得令人深思。
新颖的思路逻辑,值得推荐。
精彩的立场分析,让人印象深刻。
复杂的背景文章,值得令人深思。